28號晚上從高加索山回到波士頓,接著馬上進入極度忙碌的狀態,一直到這兩天才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寫寫旅行的心得。
身為一個一天到晚想著往外跑的人,旅行對我來說應該是不嫌多的;不過當我坐在歸途的飛機上時,內心竟然強烈感受到一種「玩夠了、可以回家了」的感覺,畢竟這終究不是一趟簡單的旅行,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說明:
首先,這次造訪的三個國家裡就有兩個不接受台灣護照,只能用一種將自己偽裝成中國公民的替代證件——「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」;但是用了旅行證就能入境嗎?非也,只是理論上可行,加上其他背包客回報的成功經驗,沒有任何官方文件明講一定可以。雖然說事前一直告訴自己「沒什麼大不了,要是真的被拒絕了那就換個地方去就好」,但旅途中還是多少會有些不安,畢竟在移民官把入境章蓋下去的那一刻之前,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。幸好最後所有國家都順利入境,完全沒有受到任何一點刁難,唯一的缺憾就是在波蘭華沙被不敢放行的航空公司多卡了24小時,平白損失了整整一天。
接下來則是移動過程的挑戰。前蘇聯國家除了大城市之間有火車運行之外,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私人營運的小型巴士(Marshrutka),而這些小型巴士不像西歐或北美的客運那樣有路線有時刻表,在網路上也查不到太多資訊,大多時候就是人到了現場之後再隨機應變;而且這些運具往往充滿彈性,有時司機嫌乘客不夠多就索性再等兩個小時才開,有時路上還會繞來繞去載人卸貨等,所以往往事前不知道能否搭到車,搭上車之後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目的地,整個過程簡直就是在挑戰人的心理素質啊!(不過這同時也是我很享受的經驗啦,原因之後再分享。)
最後還有個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的挑戰:寄明信片。為了慶祝自己臉書專頁開設一週年,出發前我辦了一個活動,讓大家填表格索取明信片,而且不是那種「按讚者抽五個人」的活動,而是只要有填表就人人有獎。三個不同的國家,各自有各自的郵政系統,國際的郵資也各不相同,有的地方郵票還很難買,語言不通又把難度再往上提高了一些,同時還得在超精實的行程裡抽空寫明信片,幸好最後還是把全部22張明信片都寫完寄出了,總計喬治亞10張、亞塞拜然8張、亞美尼亞4張。
這樣的旅行,說真的根本就比上班還累啊!難怪最後一天回到機場時,整個人已經到了隨便坐都有辦法睡著的疲累程度。但同時我也覺得相當滿足——旅行之所以讓我期待,就是可以受到一些平常當死老百姓沒機會經歷的衝擊;而一趟這麼有挑戰且充滿不確定性的旅程,成功的補滿了我欠缺已久的衝擊能量。料想大概再休息幾天之後,我又會開始思考下一趟要去哪裡挑戰自我了。